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教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观察记录2019.12-1(吕薇)
发布时间:2019-12-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吕薇

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2019.12

观察者

吕薇

观察对象

全体幼儿

观察内容

幼儿表演

观察目标

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是否能提高幼儿兴趣

观察时长

15分钟

活动实录

孩子们选择好角色后,进入区域开始游戏,宝宝在一旁游戏,爸爸问妈妈:“今天吃什么,我去买。妈妈和爸爸说了一会儿,带着拎袋出门了,并嘱咐妈妈:“孩子刚睡着了,你看着点。”我看见孩子没盖被子,就和小强装扮“客人”介入,“你们在做饭呢我们来你家做客。”有意看看床上没盖被子的孩子,“孩子睡着了,怎么没盖被子,会着凉、感冒的。”妈妈连忙帮娃娃盖上被子。这时爸爸带着菜回来了,妈妈忙着帮忙搬菜,这时宝宝开始分碗筷,爸爸、妈妈摆好饭菜、饮料叫我们吃饭。我一看碗筷分得不对,就和宝宝开始对号,“爸爸坐这里,妈妈坐这里,宝宝坐这里,小强坐这里,我坐这里,咦,这里怎么缺了一幅碗筷,我又扳着手指给宝宝数了一遍,一共几个人?应该分几幅碗筷?孩子马上领悟了,添上了碗筷。   “你们辛苦了准备了这么多饭菜,我要先洗手再吃饭”,一边说一边在小水龙头道具前做着洗手的样子一边问孩子们:“你们都洗手了吗?”他们一听马上站起来学着我的样子洗手、再吃饭。

观察分析

通过前几次的调整,我发现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兴趣一直很高涨。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会随着主题内容的深入而变化,游戏时有了更强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摆弄物品,但是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却是我最为关注的地方,娃娃家材料很丰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不是很会玩,原先我认为,这些材料是孩子们共同收集的,他们应该将这些材料都运用到游戏中,但现象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些材料使用不尽人意。

支持策略

调整措施:

结合主题活动,更新娃娃家。如添加一些“我的家”的设计图。内容包括(房间内增加电视机,客厅里增加几盆自制的盆花,厨房间里贴上瓷砖等。

我的点滴思考汇总:

1、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关键。因而,经过几次调整后,各游戏间的区域间隔更合理,随着主题的更新,娃娃家的环境也在改变。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层次性,有容易组装的材料,也有较难得创造性材料,同时也有漂亮的即时贴。

3、家园配合:娃娃家游戏的发展还需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

4、幼儿的经验:主题经验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帮助孩子积累了经验,拓宽了视野。孩子会有目的性的关注周围的生活,把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到游戏中来。

5、下一步的思考: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合作交往及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山湾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