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教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教学小故事2019年9月(都文君)
发布时间:2019-09-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都文君

教学小故事

在区域游戏时,我们发现有些幼儿表演的时候比较腼腆,不敢大胆表现,有的时候说的台词声音很小,动作放不开,还有的幼儿在笑场。在请幼儿自选角色的时候,大多数的小朋友都保持沉默,不愿参与。

我认为儿童剧不同于幼儿园其他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学会知识二开设的活动。正如陈吹伯所说,“戏剧中所谓的儿童情趣,只是为思想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滥用低级趣味做儿童情趣,拿没意思的语言或动作借以儿童发笑,情趣是为了使儿童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儿童剧很瘦幼儿喜欢,剧中动作夸张,符合儿童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由发挥,愉快地在大家面前表现。

 

当然有的幼儿因为性格比较内向而不愿表演,男孩则因受性格所限制也不愿去表演。一部分幼儿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者对故事中台词理解不够,怕表演不好小朋友会笑话他。

 

我觉得第一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支持性的回应。

孩子们积极地运用已有经验想象着各种教师抓小朋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个有趣的情节。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乐趣,此时的气氛是积极愉快的。面对每一位孩子的想法,教师都专心倾听、具体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师用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表示对孩子想法的赞赏,用“这个主意好”“这个办法不错”“这是个妙计”等短句表示对幼儿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

 

教师回应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提供支持性回应的同时,教师还善于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帮助孩子丰富词汇和表达经验。有了教师的支持性回应,孩子们表现得十分自主。

 

第二调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视角体味童真。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引领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相互转化。在引导孩子的思维从“像什么”到“怎么办”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而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就是孩子的伙伴。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幼儿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联想带来的愉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第三表演中,教师的观察与适时地介入指导

在表演过程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幼儿遇到困难要及时进行指导。如:在表演缺少演员时,教师可以及适时地介入,参与到表演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表演技能,使得他们会表演、爱表演,感受到表演的乐趣。

 

第四及时的鼓励,支持幼儿更好地表演

表演离不开创作,同样一个角色,不同的孩子表演都有不同的效果。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支持他们更好地表演。

 

通过以上措施,孩子们的兴趣全调动起来了,都能积极参与和大胆表现,在小舞台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在准备儿童剧的过程中,无论是制作道具,还是与同伴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能够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儿童剧以表演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求进步,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山湾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