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卡(理论学习或讲座等)
学习人:沙梅兰 | 学习时间: 2019.12 |
名 称:妙用情境,发展学习品质 | 出 处: |
内容概述: 一、“学习品质”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情况 在人类教育领域,很早就注意到学习品质的培养问题。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人学习的内在需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重视教师对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指南》在说明部分,特别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此后,国内对于学习品质的关注也研究也越来越多。 二、学习品质的含义及内容 (一)含义 “学习品质”英文中以approach-to-learning来描述,从字面上译为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但学习品质与学习方法(方式)是有实质性差异的。 这一术语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天津兴国学校校长郑秉洳1988年在《南开教育论坛》发表的题为《试论学习教育》一文中认为,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三:学习战略,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即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认为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 。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解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对学习品质所作的定义: 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 (二)内容 根据《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大概可以把学习品质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1.学习态度方面。如,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同环境或事物时的的好奇心、兴趣、主动性、对困难的态度等。 2.学习行为与习惯。如在学习活动中对目标的坚持性、对老师的注意力、与伙伴合作时的合作性等。 3.学习方法方面。如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能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来了解,迁徙自己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学习等。 三、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学习品质对幼儿在生活和学习的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学习品质不同于幼儿学习的内容,它不易被看见,对以教师来说更是难以评量,然而重要性却丝毫不亚于学习知识、技能,甚至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着更加深刻长远的意义。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幼儿来说,在未来的漫漫人生当中就像氧气,看不见却不可缺少。所以,老师们和家长们只有从小注重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让孩子有质有量的去完成。 通过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各个年龄段有以下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学习品质特点: 小班孩子对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不能在很长的时间稳定下来并伴随的是观察能力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小班幼儿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记忆力也比较差。 1.积极的看待所有问题,想尝试做很多事。 2.小班幼儿做事时很少会有预定的目的,会根据他遇到的情况改变,特别具有模仿性。 3.需要成人的督促才能完整的做完一件事。 4.喜欢同伴合作。 中班幼儿的学习品质特点: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中班幼儿在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下,由于经验少,所以会对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 1.会非常充满信心的去做每一件积极看待的事。 2.思维虽然具有一定逻辑性,但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 3.做事相较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 4.慢慢的合作意识显现,喜欢与同伴合作。 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特点: 幼儿进入大班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控制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30分钟甚至40分钟都集中在一次教学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更善于发散性的思考,逻辑思维有了更大的提升。 1.寻找答案的过程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 2.更倾向于自主探索,热爱思考,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从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可以根据要求去注意。 4.有独立意识,能独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5.在同伴合作方面非常热衷,甚至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四、音乐教育对幼儿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培养作用 音乐教育对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主动性学习品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性,参与原则是音乐教学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只有亲身体验和经历了音乐学习的过程才能感受到音乐,音乐学习必须是主动的。 幼儿期对这种要求更为显著,音乐教学尽可能地激发每一个幼儿参与其中、主动体验,否则教师也难以实现对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音乐教育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并激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幼儿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去体验、领悟乃至探寻,主动性学习品质获得不断发展。 主动性属于学习品质的情感维度,。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在开展新的活动时主动性很高,最初都渴望急切地参与其中;但是伴随着活动更深入之后,有些幼儿就开始消极对待了。特别是小班幼儿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注意力慢慢的就不集中,如果在碰到挫折,那么消极情绪立刻就会充满孩子的内心,瞬间就消失了学习的欲望,但在这一点上,中大班幼儿的表现会更好,他们看待问题会更积极正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乐于获得参加活动的过程体验和结果的成功快乐,学习的主动性就加强了。 能否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参与主动性,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幼儿生理发育的年龄特点、家庭教养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教育组织的专业水准等等。 五、创设情境,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 教师可以创设童话情境,诱导主动学习。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富于幻想,认为万物有灵,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爱听美妙的童话是儿童的本性。童话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能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增进儿童性格成长。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遵照童话逻辑创设经过优化了的童话情境,用童话中人格化的动物、精灵、仙子、巫婆等超自然形象诱导幼儿的意愿,增强学习的欲望,启发幼儿乐于观察、好奇多问、增强信心、激励积极性。童话使孩子的音乐学习成为自觉主动的活动,同时,童话情境内在的逻辑线索可以自然承接孩子已经获得的音乐经验,并对新的音乐学习起到唤醒和启发作用。 案例:小班强弱听辨“找小鸟” 音乐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歌声的强弱,并作出相应的行动反应。 2.喜欢倾听和跟随老师歌唱,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强弱传递信息。 3.为同伴的成功感到快乐。 童话情境创设: 引发积极注意: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有些暖和了,有一只小鸟迫不及待地出来找春天(出示玩具小鸟)。小鸟找到了柳树的枝条慢慢变绿,找到了山上的梅花朵朵开放……找啊找,哎呀,小鸟迷了路,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将玩具小鸟收起来)。小鸟小鸟你在哪儿啊?鸟妈妈找啊找,天都快黑了,都没找着,鸟妈妈可真着急呀, 激励主动参与:让我们一起来帮鸟妈妈找小鸟好吗?怎么告诉鸟妈妈小鸟在这儿呢?有一个好办法,鸟妈妈有一对很灵敏的耳朵,我们大声唱歌,表示小鸟不在她找的地方;我们轻轻唱歌,表示小鸟就在附近。 (接着请一名幼儿扮演鸟妈妈或鸟爸爸,全体幼儿跟随老师唱出或强或弱的歌声。童话情境反复循环,紧扣音乐的歌唱与听辨要求渐渐提升,幼儿乐此不疲。) 小班孩子本来的心理特点是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安静,并难以集中听觉注意力,还要完成听觉的分辩任务。该案例创设的童话情境“找小鸟”使得小班孩子犹如身临其境,情境不断循环上演,孩子入境生情,兴致不减,情绪积极,参与主动,很好地完成了安静倾听辨别强弱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丽洁,《幼儿学习品质的观察诊断与干预研究》,2014 [3]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2011.1重印) | |
反思评价:
追随儿童的脚步,我们才能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节点上打破教师的“惯性思维”,真实的感受儿童的直觉行动思维,让孩子入境生情,情绪积极,参与主动,成为OM主题课程的真正主人,在支持、陪伴中体悟师幼共同有意义活动的价值,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探索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