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卡(理论学习或讲座等)
学习人:沈凤岐 | 学习时间:2019.12 |
名称:解决七问题,善用七策略,让观察不再有“盲区” | 出 处:幼儿教育 (2014.2) |
内容概述: 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自身的主导作用之间寻求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行为的改善却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方式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 解决态度问题 目的:使教师从关注自己设计的游戏到关注并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 方法:“对比—感受”法。 对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和幼儿自己发起的自主游戏,找到幼儿在其中的状态和表现的不同。鼓励教师给幼儿创造更多自主游戏的机会,感受自发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体会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与内涵。 解决角度的问题 目的:让教师从找出幼儿存在的不足转向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方法:“拍摄—发现”法。 在日常工作中尝试关注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幼儿有意义的自发游戏行为。 利用现代化手段,自己尝试拍摄幼儿自发游戏行为的视频或照片,帮助自己客观、细致地分析幼儿自发游戏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或研究内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的相关表现和特点。 解决思路的问题 目的:促使教师从随机观察转向有目的、有依据的观察。 方法:“计划—捕捉”法。 结合近期工作重点、研究内容或班级重点活动,确定自己的观察目的。 根据观察目的大致确定观察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级观察计划。 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班级工作的需要,将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以便捕获更多、更全面、更有意义的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信息。 | |
反思评价: “听其言观其行”,如何听如何观?怎样听怎样观?,最有效地方法就是“观察”。在幼儿的游戏中又能让我们听到什么?观到什么呢?怎样让教师在一个个不经意的游戏瞬间发现幼儿、惊叹幼儿,体现游戏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让幼儿的游戏看得见?反思调整教师观察策略尤为重要。 观察策略多种多样,不同游戏场景、不同个体观察侧重点也是千变万化。同一个游戏同一个场景甚至同一个幼儿,不同的教师观察都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论。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目标不同。如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获得自己觉得最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有目标的预设观察还是无目标的随机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相对适合的观察策略,以影像或文字等方式进行直观记录。把流于形式的“观”转变为有实际意义的“察”,从中发现有效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