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卡(理论学习或讲座等)
学习人:陈莉 | 学习时间:2019.6 |
名称:运用乡村资源到活动中的理论学习 | |
内容概述: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作为地处城郊的农村幼儿园,我们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已告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便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一、独具匠心的“农”味环境——幼儿与环境对话的前提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充分抓住幼儿园的自然优势,组织孩子到田野里观光,让孩子们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他们从小热爱农村,热爱自己的长辈。 其次,民间素材蕴涵这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其中,多少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二、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保障 首先,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创设了《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不,同时也让幼儿分享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其次,在班级活动区里,我们为了使幼儿能熟练的掌握常用的学习工具、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使用的技能,我们有意识的将这些工具、材料投放于活动区域中,便于幼儿探索使用,提高幼儿相应的技能。 再次,在区域材料的添置上我们打破以往的传统,不是由教师或个别幼儿承担,而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高材料。 最后,我们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让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幼儿敢想、敢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出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 三、种植、饲养活动————幼儿走进农村、走进自然的有效途径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猜忌,感知生命的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 |
反思评价: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素材,随着四季的交替,自然界会无私的向孩子们奉献特有的礼物,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让孩子们可以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伴随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茁壮成长。让幼儿以“活”的知识教育,共同携手让“农”味常驻园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