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教研>>课题研究>>计划性材料>>文章内容
2019.5观察记录1
发布时间:2019-06-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汤时瑛

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2019.5.20

观察者

汤时瑛

观察对象

全体幼儿

观察内容

观察目标

建构区

观察时长

区域活动

活动实录

吴以沫、杨羽熙、王璞珂苒三位小朋友商量准备搭建一所动物园,我问道:“请问动物园盖好后我可以来玩吗?”孩子们说:“可以。”我又问道:“你们准备怎么盖?谁撘墙?谁撘动物住的房间?”他们想了一会吴以沫说:“王璞珂苒你去盖墙,杨羽熙你盖老虎的房间,我盖猴子乐园。”于是他们开始各自取积木搭建。

     王璞珂苒拿了一根圆柱形状的积木横放在下面又拿了一个长方体的积木放在了圆柱体积木上边,刚放上去长方体积木就滚到了一边,他拿起来又放了一次还是滚下来,反复几次后。吴以沫对他说:这个圆(圆柱形积木)的不行不能放在这里(下边),“墙”会到的。”王璞珂苒听到后拿起圆柱形思考了片刻说:“不行墙会到的。”说着把圆柱形状积木放了回去换成长方体积木两块长方体积木叠放在一起垒成了一面墙。接着他用同样的方式围合垒了一圈。其他两位小朋友在圈内撘了一些高高低低的建筑,并拿了一些辅助材料树、三个小动物的堆放在圈里。三位小朋友共同搭建了一个动物园。这时我以游客的身份问道:“请问我可以参观一下动物园吗?”孩子们说:“可以,欢迎你。”我说:“谢谢请问大门在哪里?我要从哪里进?”吴以沫说:“忘了大门了,你先等等”。然后三个小朋友拿了两个长方体一个三角体垒成一个大门。然后对我说:“这是大门可以进了。”

观察分析

在这次建构活动中这三位小朋友就在合作尝试搭建一个动物园并且再教师提示下有了初步的分工意识。当一位小朋友撘的“墙”一再倒下的情况中我没有介入是想让他在反复尝试搭建中自己感知所拿积木的曲面与平面。本次区域活动的交流评价环节中我用了采访法请王璞珂苒把垒墙分享给了全班小朋友。

支持策略

根据这三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本次活动我一共介入了两次。第一次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第二次介入在动物园搭建好以后我间接的以游戏者的身分参与游戏介入提醒幼儿将建筑物搭建的更加完整。这两种介入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且不会中断游戏,影响幼儿游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山湾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