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卡(理论学习或讲座等)
学习人:沈凤岐 | 学习时间:2019.5 |
名 称:幼儿游戏中观察策略的运用 | 出 处: 集体教研 |
内容概述:幼儿游戏中观察策略的运用 有效的指导是建立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游戏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方法: 一、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如教师想了解全班幼儿游戏中开展了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用了什么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什么材料等。通过扫描观察,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的情况。 二、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一般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三、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这种方法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了解其游戏发展的水平,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1.小班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2.中班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3.大班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 |
反思评价: 观察可以使你了解幼儿的游戏、幼儿的表现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对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并加以实施。 在观察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幼儿受老师权威的影响,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当然, 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全觉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纲要》要求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通过周密的观察,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指导幼儿,推动情节的发展, 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就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更无法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在游戏中, 教师的仔细观察才是游戏指导的前提,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